|
| 网站首页 | 组织机构 | 百姓咨讯 | 疾病控制 | 免疫规划 | 科学研究 | 监测检验 | 健康教育 | 业内采风 | 预防门诊 | 甲型H1N1流感 | | ||
![]() |
||
|
||
|
|||||
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 | |||||
作者:信息科 科普来源:网络 点击数:754 更新时间:2007-3-19 ![]() |
|||||
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8~39天,一般为2周。约10%~20%的患者有前驱症状,表现为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胃肠道功能失调。 临床上可分为发热期,低血压期,少尿期,多尿期,恢复期等五期,但也有交叉重叠。 (一)发热期 起病急骤,有畏寒、发热、头痛、腰痛、眼眶痛、羞明、视力模糊、口渴、恶心、呕吐、腰痛、腹泻等。发病后体温急骤上升,一般在39~40℃之间,热型以弛张型为多,少数呈稽留型或不规则型,颜面及眼眶区有明显充血,似酒醉貌。上胸部潮红,球结膜水肿、充血,有出血点或出血斑,软腭、腋下可见散在针头大小的出血点,有时呈条索状或抓痕样。肋椎角有叩痛。束臂试验阳性。 实验室检查 周围血象白细胞一般约15000/mm3,少数病人有类白血病反应;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多,有异常淋巴细胞,血小板减少。尿中有蛋白质、红细胞、白细胞及管型。 本期一般持续5~6天。 (二)低血压期 一般于病程第4~6天出现,也可出现于发热期。轻者血压略有波动,持续时间短。重者血压骤然下降,甚至不能测出。休克时(除晚期者外)患者的皮肤一般潮红,温暖,出汗多,口渴,呕吐加重,尿量减少。可有烦躁不安、谵语、摸空等,重者有狂躁、精神错乱等。脉搏细速,可出现奔马律或心力衰竭。 实验室检查 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中异常淋巴细胞增多,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量上升,血小板明显减少。尿变化显著。血中尿素氮轻度滞留。纤维蛋白原,凝血酶原时间、凝血酶时间、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、鱼精蛋白副凝试验、纤维蛋白(原)降解产物等,可有不同程度的异常。 本期一般持续1~3天。 (三)少尿期 多出现于病程第5~7天。此期胃肠道症状、神经系统症状和出血显著。患者有口渴、呃逆、顽固性呕吐、腹痛、谵语、幻觉、抽搐、鼻衄、呕血、便血、咯血、尿血等,皮肤、粘膜出血点增多。血压大多升高,脉压增大。肋椎角叩痛显著。尿量明显减少。24小时少于400ml,或甚至发生尿闭(24小时尿量少于50ml),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尿毒症、酸中毒、高钾血症等。由于尿少或尿闭,加上血浆等液体的大量回吸收,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。并引起心力衰竭、肺水肿等。 实验室检查 尿中深褐色或红色,有大量蛋白、红细胞和管型,可排出膜样组织。血中尿素氮显著升高,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,血钾升高,钙和钠降低。纤维蛋白原降低,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阳性,纤维蛋白(原)降解产物增高。 本期一般持续1~4天。 (四)多尿期 多出现于病程第10~12天。由于循环血量增加,肾小球滤过功能改善,肾小管上皮细胞逐渐修复,但再吸收功能仍差;加上少尿期在体内储留的尿素等代谢产物的排泄,构成渗透性利尿的物质基础,故出现多尿和夜尿症。每日可排出3000~6000ml低比重的尿液,甚至可达10000ml以上。全身症状明显好转。由于尿液大量排出,可出现失水和电解质紊乱,特别是低钾血症。在多尿初期,代谢紊乱和氮质血症可十分显著。 实验室检查 各项化验逐步恢复正常,但尿比重仍低,血钾偏低。 本期一般持续数天至数周。 (五)恢复期 一般在病程的第四周开始恢复,尿量逐渐回复正常,夜尿症消失,尿浓缩功能恢复。一般情况好转,除软弱外,无明显自觉症状。实验室检查都恢复正常。 整个病程约1~2个月。 以上各期并非每一病人都有,轻型或非典型病员可缺少低血压期或少尿期。 国内有野鼠型和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两种,野鼠型临床表现较典型,经过较重,出现休克、出血、肾脏损害较多见,病死率高。家鼠型临床表现多不典型,经过较轻,出现休克、出血、肾脏损害较少,病程经过较短,多数病人发热期后直接进入多尿期或恢复期,病死率低。 临床分型 按病情轻重本病可分为四型。(1)轻型:①体温在38℃左右,中毒症状轻;②血压基本在正常范围;③除皮肤和(或)粘膜有出血点外,其他处无明显出血现象;④肾脏损害轻微,尿蛋白在+~++,没有明显少尿期;(2)中型:①体温39~40℃、全身中毒症状较重,有明显的球结膜水肿;②病程中收缩压低于12kPa(90mmHg),或脉压小于3.45kPa(26mmHg)者;③皮肤、粘膜及其他部位有明显出血现象;④肾脏损害明显,尿蛋白可达“+++”,有明显的少尿期;(3)重型:①体温≥40℃,全身中毒症状及外渗现象严重,或出现中毒性精神症状者;②病程中收缩压低于9.3kPa(70mmHg),或脉压低于2.6kPa(20mmHg),并呈现临床休克过程者;③出血现象较重,如皮肤瘀斑、腔道出血;④肾脏损害严重,少尿持续在5日以内,或尿闭2天以内者;(4)危重型:在重型基础上,出现以下任何严重症群者:①难治性休克;②出血现象严重,有重要脏器出血;③肾脏损害极为严重,少尿期超过5天,或尿闭2天以上,或尿素氮超过120mg%;④心力衰竭、肺水肿;⑤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;⑥严重继发感染;⑦其他严重合并症。 |
|||||
科普录入:admin 责任编辑:admin | |||||
【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】 |
最新热点 | 最新推荐 | 相关文章 | ||
流行性出血热图片 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与预防 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和鉴别 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因病理 流行性出血热的定义 |
网友评论:(只显示最新10条。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) |
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站长 | 友情链接 | 版权申明 | 网站公告 | 管理登录 | | |||
|